《亦莊新城規劃》發布 明確產業綜合新城目標
《亦莊新城規劃》發布 明確產業綜合新城目標
來源:未知 日期:2019-12-17 點擊:次
11日,《亦莊新城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發布。《規劃》明確了要建設世界一流的產業綜合新城的目標,規劃了約225平方公里的范圍,將構建以京津發展走廊、區域協同發展帶、綜合商務服務中心、生態文化休閑中心、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為主體的“一廊一帶三中心”空間發展格局。
常住人口控制在89.2萬人左右
亦莊新城規劃范圍包括現階段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范圍、綜合配套服務區(舊宮鎮、瀛海地區、亦莊地區)、臺湖高端總部基地、光機電一體化基地、馬駒橋鎮區、物流基地、金橋科技產業基地和兩塊預留地,以及長子營、青云店、采育鎮工業園,面積約為225平方公里。
《規劃》提出,到2035年亦莊新城常住人口規模調控在89.2萬人左右。按照國際化、智能化園區的發展方向,對就業人口規模進行合理預測,到2035年就業人口約65萬人。
帶動南部地區產業規劃發展水平提升
在空間布局上,亦莊新城將堅持區域協同、生態友好、共建共享的原則,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聚焦產業發展動能,進一步推動實現高質量的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規劃形成“一廊一帶三中心”的空間發展格局。
《規劃》指出,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技術和大健康、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為重點的四大主導產業,充分發揮核心地區的產業規劃發展引領作用,統籌帶動周邊產業功能區提質升級,形成核心地區與多個產業組團相協同的產業發展格局。
在強化科技創新、建設高精尖產業主陣地上,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牢牢把握科技創新產業的應用研究環節,促進國際尖端科技成果轉化,實現三大科學城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帶動北京南部地區產業發展水平整體提升,構筑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三大新高地。
在聚焦四大產業集群,強化自主創新能力上,亦莊新城將圍繞四大主導產業打造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和創新鏈協同,努力實現顛覆性技術創新,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
實現資源化處理率達到99%
《規劃》提出,在產城融合方面發揮標桿作用,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體系。圍繞經開區的產業發展特點,利用各類用地資源,充分結合就業人口結構特征,合理布局各項用地,做好各類人才的住房供給,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建設國際人才社區聚集高端國際人才,以空間要素為基礎,區域統籌協作,夯實公共交通支撐能力,建成一體化的生活就業圈。
在優化生態格局、建設綠色生態示范區上,高品質開展城市環境建設,結合生態與田園基底,營造特色景觀風貌,豐富生態空間的文化內涵,彰顯生態空間與歷史人文融合的魅力,建成“森林繞城、綠道連城、碧水穿城、濕地潤城、公園遍城、農田留城、景觀靚城、文化興城”的生態示范區。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本底,將生態、景觀、防洪排澇整體考慮,構建“一帶一廊,四主八副,水綠貫城”的綠色空間結構。
在“無廢城市”建設方面,到2035年新城核心地區要實現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處置率達到95%,全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8%以上,資源化處理率達到99%,全區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實現集中安全處置。廣泛開展“無廢城市”建設。
協同京津冀構建高快速交通網絡
《規劃》提出,構建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與京津冀、雄安新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及以遠地區聯系依托區域快線S7線和國家干線鐵路網,與三城聯系依托M17線和M21線,與北京城市副中心聯系依托M21線、M102線,與中心城區和周邊新城聯系依托M24線、M8線南延,M17線,新城內部聯系依托中低運量軌道交通。
未來,亦莊新城將依托四橫四縱高快速路系統構建適應新城發展、協同京津冀、面向全國的高效互聯、可達可靠的高快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