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全景圖:這些賽道誰在領跑?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14 點擊:次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國家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未來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國資委多次召開會議,強調中央企業要全力以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明確要在產業布局優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形成良好產業生態和完善體制機制四方面不斷取得新的實質性突破
中央企業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積極進展。2024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規模達到2.7萬億元,同比增長21.8%,占總投資比重首次突破40%。2025年第一季度,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同比增長6.6%,持續保持增長態勢。此外,國務院國資委提出,2025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占比要達到35%。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發現,中央企業在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領域布局較多,各板塊發展不均衡。以下是各關鍵領域的重點企業布局情況:
01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重點企業主要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電子、中國電科、航空工業、中國信科、航天科工、國家電網等,集中布局在下一代通信及互聯網服務、核心基礎設備制造等領域。
其中,三家電信運營商、中國信科主導制定了5G核心網絡架構等重要國際標準,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建成全球首張、規模最大、網速最快的5G獨立組網(SA)共建共享網絡,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應用。
中央企業超過七成的5G網絡設備采購自華為、中興等民營企業,有力支撐了5G國產芯片和設備發展。
航天科工等中央企業立足自身優勢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功能涵蓋研發、生產、服務、物流等環節,并逐步由企業內部平臺向服務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延伸。
中國電子所屬華大九天是中國大陸唯一布局全流程集成電路設計(EDA)工具的軟件企業,規模最大、技術實力最強,部分EDA工具可支持目前最先進的7納米工藝,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相關軟件產品為中芯國際、華為海思半導體等數十家國內集成電路公司采用。
總體上信息技術產業的底層架構、基礎軟件、通用芯片等為美國等發達國家所掌控,我國中央處理器芯片、基礎操作系統、工業軟件等核心技術產品仍嚴重受制于人。
02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重點企業主要是航空工業、中國中車集團、中國電子、中國航發、中交集團等,集中布局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裝備等領域。
其中,中央企業在航天和軍用航空方面具有較為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國際影響力,航空工業第四代戰斗機等航空武器裝備實現與世界先進水平并跑。
中國中車集團在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市場占有率達1/3,超過龐巴迪、阿爾斯通、西門子等企業先進軌道交通業務總和,產業規模穩居全球第一。
中央企業在海工裝備的總體設計、總裝建造上有一定優勢,中船集團設計承建的981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填補了我國特大型深海資源開發裝備空白,中交集團集裝箱起重機裝備全球市場占有率近80%。
總體上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高精度加工環節的工作母機等基本依賴進口,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工程機械用液壓件等關鍵零部件相比國外存在較大差距。
03
新材料產業
重點企業主要是中國有色集團、中鋁集團、鞍鋼、中國石化、中國建材等,集中布局在高品質、高純度、特種功能材料等領域。
其中,中國有色集團主要布局高純金屬制造項下陰極銅產品、稀有金屬材料制造等。
中鋁集團的高強高導銅合金、高純無氧銅、海工耐蝕管路材料、高性能鎂合金等取得突破。
鞍鋼自主研制的轉向架用鋼為“復興號”動車組獨家供貨,宇航級釩鋁合金填補國內空白。
中國石化高密度聚乙烯燃氣管材料、高熔體強度聚丙烯等具備國際競爭力,功能EVA等產品質量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國內領先水平。
中國建材所屬北新建材是全球最大的綠色石膏板生產制造企業。
此外,中國鋼研的高溫合金材料有力支撐了我國軍工產業發展。
有研集團突破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用4N級高純稀土金屬制備技術,為我國稀土分離技術及產業國際領先做出了貢獻。
但飛機用抗疲勞高強鋼、核電站用特種鋼管、半導體硅片、光刻膠等仍主要被美日發達國家控制。
04
生物產業
重點企業主要是國藥集團、中國化工、中糧集團、國家電網、華潤集團等,集中布局在醫藥、生化制品研制、優良育種等領域。
其中,國藥集團所屬天壇生物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血液制品公司;所屬中國生物滅活疫苗成為全球首個獲得臨床試驗批件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中糧集團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生物燃料乙醇企業。
國家電網主要布局生物質能發電業務。
華潤集團所屬三九醫藥的“999”等產品具有很強品牌影響力。
但是,我國高端醫療裝備嚴重依賴進口、短板突出,全球排名前20的醫療器械企業沒有一家中國企業,國內70%的醫療器械高端市場被西門子、美國通用等外資企業占據,“人工肺”(ECOM)等高端醫療裝備國內企業無法生產。
05
新能源汽車產業
重點企業主要是東風公司、兵器裝備集團、中國中車集團、中國一汽、國家電網等,集中布局在新能源整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充電基礎設施等領域。
其中,東風公司、兵器裝備集團、中國一汽等主要布局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領域,國家電網主要布局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業務。
中國中車集團新能源商用車業務規模進入國內行業前五,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訂單批量增長,汽車IGBT批量應用。
但中央企業相關自研產品關鍵性能存在代差,高級別自動駕駛控制器、高性能動力電池材料等高度依賴進口,在研發、制造、資本運作等方面與比亞迪、特斯拉等頭部車企差距較大,自主品牌影響力仍不足。
總體上中央企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既面臨國際競爭日趨白熱化和國內市場主體規模擴張雙重擠壓,又面臨產業跨界融合多元、技術路線多樣、系統集成復雜等困難挑戰。
06
新能源產業
重點企業主要是中核集團、中廣核、中國電建、國家電網、中國三峽集團等,集中布局了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生產及特高壓智能電網等領域。
其中,我國自主研制的華龍一號、CAP1400等第三代核電技術裝備,實現了先進性和成熟性的統一、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平衡。
電網企業在特高壓輸變電領域全球領先,智能電網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中國三峽集團積極布局全球領先的歐洲海上風電市場,是首家控股境外已投運海上風電項目的中國企業。
但中央企業主要布局在新能源產業鏈價值鏈的中低端環節,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突出。
07
節能環保產業
重點企業主要是中國能建、中國電建、中國節能、航天科技、中國三峽集團等,集中布局在相關設備制造、技術服務、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
其中,中國能建、中國電建依托主業,逐漸向建筑節能、固廢及污水處理等領域延伸。
中國節能是唯一一家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在工業節能、污染物處理等領域具有較強實力。
航天科技利用航天優勢技術,重點研制煤氣化、煙氣治理、分布式能源等產品。
中國三峽集團截至2023年底,累計簽約長江大保護項目投資規模2200億元,累計完成投資超1100億元。
08
數字創意產業
重點企業主要是華僑城集團、兵器裝備集團、華錄集團,集中布局在文化產業、數字信息等領域。
其中,華僑城集團主要布局彩電制造及高科技游樂設施及配套影視文化內容的規劃、設計及生產。
兵器裝備集團的潛望式手機棱鏡、藍玻璃組立件、光波導元件等主要應用于數字創意重點產品如智能手機、虛擬現實頭戴顯示設備等。
華錄集團是國內唯一擁有光存儲全產業鏈的企業。但是總體上數字創意產業中央企業布局較少、占比較低。
未來,中央企業需進一步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加強各板塊協同發展,提升整體競爭力,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