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成助推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3-10 點擊:次
工業園區是加速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和平臺。近年來,高坪區不斷完善載體建設,保障工業產業園區資源要素供給、引進高端人才,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特色產業形成集群,科技引領創新發展,昔日荒地破繭成蝶,工業園區成為助推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開放融合 提升綜合競爭力
“我們傳化是2017年首批取得無車承運人資質的企業,目前這個智能物流供應網絡平臺算是南充獨有。“在南充現代物流園區,南充傳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運營中心經理何霞告訴記者,2019年開始公司建立起了面向普貨三方物流、大宗貨物運輸、大型制造業運輸、快消品運輸等行業的網絡貨運平臺。
經過幾年發展,這個平臺已經打通貨主、物流企業、運力、車后消費等環節,實現物流業務全程手機端可視、可追,業務流、信息流、資金流、票據流全程線上留痕,貨運業務覆蓋到了川東北地區的大車隊、建筑、化工乃至煤炭、土方、礦石等領域,極大限度整合、調動了川東北地區的物流客戶與企業,平臺也初步實現了數字化、規模化、智能化發展。目前,南充傳化智能物流供應網絡平臺已吸引客戶2500余萬人。
做好現代物流業這篇大文章,南充現代物流園區不僅深耕川東北物流市場,還注重擴大集聚效應,助推“南充制造”走向世界。2021年1月封關運營的南充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是高坪整合川東北貨物資源、滿足川東北區域進出口貿易活動需求的真實寫照。自封關運營以來,南充保稅物流中心(B型)已開展三單出口波蘭業務,出口貨值約657萬元人民幣,預計今年4月還將有電子元件、服裝、酒水等商品出口。隨著更多 “南充造“走向全球市場,保(B)也將為為南充建設大通道、打造大平臺、實現大通關、推動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平臺和有力支撐。
“2020年全年,南充現代物流園區實現了社會物流總值620億元。”南充現代物流園管委會副主任何剛自豪地說,南充現代物流園區從資源、區位和產業基礎出發,合理定位發展方向,已成功創建為國家示范物流園區,建成了川東北規模最大的公路港、建材城、糧食倉儲中心、農產品交易中心、快遞快運電商產業園,為培育南充現代物流千億產業集群打下了堅實基礎。
創新引領 推動高質量發展
“這款設備實現了更成熟地將流體中的固體顆粒在除砂器里旋轉時篩分,井口除砂、降濁等成效十分顯著。” 在南充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四川科華石油化工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生產部主任王剛正在帶著一批新客戶參觀公司研發出來的新設備。他介紹,2020年公司聯合成都石油設計院開發出的兩款高壓除砂設備,全年售出300多臺,盈利達到了500萬元左右,幫助公司進一步提高了相關市場占有率。
無獨有偶,在航空港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新中心落戶的四川首科農業公司剛剛獲得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獎,近段時間,公司科研人員開始轉向農產品烘干設備及配套設備的升級改良。公司副總經理田志勇談到,將研發團隊由高坪區小龍街道搬到航空港科技創新中心,他們看中的不僅是這里辦公、研發、產品展示等齊全的配套,更重要的是,科創中心1號樓已招引的其他科研團隊能與他們公司形成有效科研互助,再加上科創中心給予的一些政策、資金上的幫助,未來公司將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堅定不移地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突出產業主導,園區效益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極。按照“科技、生態、人文、環保、和諧”的思路定位,南充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已經晉升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四川省第二批院士(專家)產業園。建園至今,南充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入駐企業上百戶,其中規模以上74戶,實現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約156億元,實現就業近3萬人,園區初步呈現出資源共享、錯位競爭、集群發展的新格局。
積極探索“一區多園”發展模式,加快靠攏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促進技術更新、結構升級,推動科研機構成果孵化,園區的經濟效益不斷攀升。目前,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絲紡服裝、家居建材為主的“特色產業集群”,培育了三環電子、富安娜家居、六合集團、嘉美印染、科華石油等10余戶龍頭企業,三大主導產業年產值達到188.4億元、同比增長10.9%。
“園區發展得好不好,要以‘畝產論英雄’”。南充航空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繼續搶抓國內產業分工不斷重構、東部產業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機遇,圍繞新型電子材料、光通訊技術、5G通訊材料及手機組件、工業(醫用)機器人、大數據中心等新材料新產業,深入落實“百企升規”行動,同步推進新興產業、傳統產業、配套產業提質增效,加快園區由單一、孤立發展模式向多元化、產城一體化的轉變,讓南充航空港經濟開發區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領跑者與大平臺。
高質量發展引領下,從散到聚、從小到大,高坪工業園區建設加速推進,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更為產業拓展了無限發展空間。展望未來,高坪將進一步建好園區平臺、開放平臺、創新平臺,根據主導產業關聯度不斷強鏈、補鏈、延鏈、增鏈,加速形成龍頭企業引領、配套企業支撐的產業集群,助推區域經濟強勁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