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無人機發展現狀及未來十年發展規劃建議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29 點擊:次
在大疆無人機的帶領下無人機民用領域出現了高潮,軍用無人機從2022年大規模應用于烏克蘭戰爭中,得到全球重視。
2024年全球無人機產業規模預計達到5000億元,2030年將突破1.5萬億元,年均增長率約20%。消費級、工業級和軍用無人機市場均將實現快速增長,其中工業級無人機占比最大。
技術進步、應用拓展和政策支持是推動產業增長的主要因素。
增長驅動因素
1.技術進步
AI、5G、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提升無人機智能化水平。
新能源動力系統(如氫燃料電池)的研發,延長續航時間。
2.應用拓展
消費級無人機在航拍、娛樂等領域持續增長。
工業級無人機在農業、物流、巡檢等領域的應用快速擴展。
軍用無人機在偵察、打擊等領域的需求穩步增長。
3.政策支持
各國政府出臺政策支持無人機產業發展,如美國《無人機集成試點計劃》、中國《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多地設立無人機產業基金,支持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
例如,深圳市設立50億元無人機產業基金,海南省設立30億元無人機產業基金。
我國在無人機領域應該大力發展,保持領先優勢,擴大國內應用規模和出口規模。
鑒于遼寧省航空基礎雄厚,本文對遼寧省無人機未來十年發展規劃也提出了具體建議。
無人機的發展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初。1917年,美國研制出第一架無線電控制的無人飛行器。20世紀中葉,無人機主要用于軍事靶機和偵察任務。
20世紀90年代,GPS技術的應用使無人機具備了精確導航能力,軍事用途進一步擴展。
21世紀初,隨著微電子、傳感器和電池技術的進步,消費級無人機興起,以我國深圳大疆為代表的公司推動了無人機在航拍、娛樂等領域的普及。
近年來,無人機在農業、物流、巡檢等工業領域廣泛應用,同時軍用無人機在偵察、打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未來,隨著AI、5G等技術的發展,無人機將向智能化、集群化方向演進,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
1. 市場規模
- 2023年,我國無人機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20%。
- 消費級、工業級和軍用無人機全面發展,應用場景不斷拓展。2024年是“低空經濟元年”。
這一年,低空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其從區域探索上升為國家戰略。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突破5000億元,2025年預計將達8500億元,年均增速超30%。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單忠德在談及低空經濟時表示,低空經濟是典型的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更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具有創新引領、綠色低碳、數實融合等特點,將來一定會形成萬億級產業規模。
2.技術突破
-續航能力:鋰電池和氫燃料電池技術提升,續航時間顯著延長。
-智能化:AI、5G、物聯網等技術應用,提升無人機自主飛行和集群控制能力。
-載荷能力:大型無人機載荷能力突破1噸,滿足多樣化任務需求。
3. 應用領域
- 消費級:航拍、娛樂、物流配送等。
- 工業級:農業植保、電力巡檢、測繪勘探等。
- 軍用:偵察、打擊、通信中繼等。
4. 政策支持
- 國家出臺多項政策,支持無人機產業發展,如《無人機物流配送服務規范》、《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
地方政府積極行動,例如,2023年3月深圳市發布:《深圳市關于支持無人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中國低空經濟聯盟發布了《低空經濟發展趨勢報告》。報告指出,到2030年,我國無人機產業有望率先進入萬億俱樂部,覆蓋物流快遞、應急搶險、農林植保、線路巡檢、城市管理等領域。
無人機產業正在向大中型、功能型方向拓展,細分賽道將是其未來主要發展方向。
報告認為,未來兩到三年之后,我國主要大城市的空中交通網絡和地面飛行服務設施將基本建成,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也將陸續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
預計到2030年,我國eVTOL市場保有量有望突破10萬架。
全球低空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在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向錦武在會上表示,低空經濟是眾多先進技術融合的產物,發展低空經濟離不開前沿科技的支撐,也需要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需公共航空等領域的協同配合。
向錦武表示,低空經濟是以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帶動相關產業綜合發展的經濟形態。其中,無人機作為低空經濟的主要飛行器之一,憑借其長航程、靈活部署等優勢,在物流快遞、農林植保、應急救援、遠程測繪、線路巡檢、城市管理等多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智能化、輕量化、智能通信等技術是當前無人機技術發展的關鍵方向。隨著5G、6G以及星鏈等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機的超視距遠程測繪和遙控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
安全飛行的關鍵在于穩定的設計、智能化的控制系統,能夠實時監測環境變化、有效識別障礙,規避風險。
向錦武強調,低空經濟的發展不能忽視安全問題。隱私保護、加密防護措施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是確保低空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由于低空通航涉及大量的數據收集、傳輸和處理,必須強化數據安全保護,建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加密和保護措施,防止數據泄露和濫用,要加強關鍵元器件技術研究,解決無人機安全隱患。
樊邦奎院士指出,未來的低空經濟將呈現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化的發展趨勢。
無人機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將在物流運輸、應急救援、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他強調,無人機產業的發展應聚焦于服務創新,而非單純的制造能力擴張,通過提升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
樊邦奎院士提出:軍用無人機的四大發展方向
(一)以戰場偵查和查打結合為主要目的,大力發展查打和偵查結合的無人機。在美國無人機的發展路線圖中,無人機被分為小中大和無人作戰四種類型,完成的任務也被分為十八種。其中,偵查、精確目標定位和指示總是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
現在,無人機肩負著國家哨兵的重任。世界上裝備的無人機中大約80%都是偵察機,具體工作包括圖像偵查(可見光、紅外、光譜、雷達、激光)、信號偵查、氣象水文、磁、核生化等等。將偵查和打擊兩種模式結合在一起,能夠很好的實現“發現即摧毀”的作戰模式。
這種將武器打擊模塊嵌入到偵查無人機中的解決思路備受軍方關注。像捕食者、獵人和死神這樣的無人偵查機已經開始應用這種模式。
(二)以火力打擊和空中對抗為主要需求,大力發展無人作戰飛機。例如,像人們比較熟悉的X47B,它是在美國福特級航母上配套使用的無人作戰飛機,還有由法國牽頭,六國共同參與研制的“神經元”無人作戰飛機。另外,還有英國“雷神”和俄羅斯“電鰩”。
(三)以特種偵查和“蜂群”作戰為主要目標,大力發展微小型無人機系統。微型和小型無人機都有嚴格的定義,比如美國規定,微型無人機是指外形尺寸介于鷹和大型蝗蟲之間的無人機,小型無人機是指起飛總重量大于2.3KG,小于25KG的無人機。
(四)以新型動力技術為主要突破,大力發展超高速無人機和超長航時系統。超高速無人機一般是指巡航速度大于5馬赫的無人機(1馬赫大約是1200公里/小時),這種無人機需要通過火箭發動機、航空發動機和超燃沖壓發動機組合實現超高速飛行。
在氫發動機無人機系統方面,美國波音公司研制的創造性的液氫動力無人機——“鬼眼”,它采用兩臺2.3升4缸發動機,每臺發動機可以產生150匹馬力。
可在2萬米高空持續飛行4天,持續執行監視和偵察任務。而且它非常環保,產生的副產品只有水。這款無人機已于2012年6月實現首飛,繼續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測試。
“鬼眼”無人機
在核動力長航時無人機系統方面,美國科學家已經完成了新一代核動力無人機的理論和可行性研究。核動力新技術不僅能讓無人機連續飛行時間從“天”增加到“月”,還能給無人機武器、控制等系統增加動力。因其超長的續航時間,能大大減少后勤支持成本。
民用無人機更注重性價比,燃油、氫能和電動動力系統滿足多種民用任務需求,更加注重智能化和安全。
核動力無人貨物運輸飛船值得加速研究。
例如,中國在甘肅武威建造的釷基熔鹽堆實驗裝置,計劃于2025年前建成10兆瓦級的示范堆,這雖然與核動力航天器有一定的技術關聯,但距離實際應用仍有較大距離。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核動力無人貨物運輸飛船有望成為現實。這將為人類的太空探索和利用提供更加強大的支持,開啟航天領域的新篇章。
2021年12月,我國政府發布:《“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主要內容:
支持無人機在物流配送、城市管理、應急救援等領域的應用。
推動無人機與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提升智能化水平。
加強無人機標準體系和適航管理體系建設。
我國在無人機領域和美國、以色列等競爭,需要長遠的戰略規劃才能立足于不敗之地。
從技術創新、應用拓展、產業鏈完善等多個角度規劃十五五乃至未來十年無人機的發展。具體規劃建議如下:
1. 技術創新
- 動力系統:研發高效新能源動力系統(如氫燃料電池、太陽能)。
- 智能化:加強AI、邊緣計算、自主避障等技術研發,提升智能化水平。
- 材料與制造:推廣復合材料、3D打印等技術,降低制造成本。
2024年6月,全球低空經濟龍頭,美國Joby公司首次完成2.5噸級水冷液氫動力傾轉翼eVTOL S4首飛。
美國Joby公司液氫動力eVTOL首飛 中國風冷液氫混動傾轉eVTOL
2025年1月9日下午,中國首型1噸級別混動傾轉翼eVTOL(電動垂直起降無人機)搭載液態氫能燃料電池的飛行驗證順利完成。
觀察者網獨家消息,此次試飛的傾轉翼eVTOL起飛總重達到680公斤,載重能力為120-160公斤。
中國此次噸級風冷液氫混動傾轉eVTOL的飛行任務,僅由北京嘉清、追夢空天、同塵和光三家分別來自北京、蘇州和寶雞的年輕團隊分工協作、共同調試、聯合完成。
中國團隊成功驗證飛行的大型風冷燃料電池系統,則具有體積小,結構緊湊,重量輕等多重優勢,可以在不犧牲飛機載荷和機體結構的前提下,實現飛機航程的大幅度提升,使飛機在經濟性上有更多選擇。相關技術在國際屬于先進地位。
2. 應用拓展
- 城市管理:發展城市巡檢、交通管理、應急救援等應用。
- 物流配送:推動無人機在偏遠地區和城市末端配送中的應用。
- 農業現代化:推廣精準農業,提升植保無人機覆蓋率。
3. 產業鏈完善
- 上游:加強核心零部件(如芯片、傳感器)研發,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 中游:推動整機制造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
- 下游:培育無人機服務企業,拓展應用場景。
4. 標準與法規
- 標準體系:制定無人機設計、制造、運營等全流程標準。
- 法規完善:健全無人機飛行管理法規,保障安全運行。
5. 國際合作
- 技術合作:加強與歐美等國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 市場拓展:推動國產無人機“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力爭在2030年實現出口2000億元以上的戰略目標。
我國無人機重點領域發展目標
以工業級別無人機作為發展重點,以消費級無人機作為普及,對軍用無人機出口實施合理管控,重點出口友好國家。
(一)消費級無人機
大疆是消費級無人機的領頭羊,2024年大疆無人機出口額預計達到500億元,出口量超過300萬臺,主要市場為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消費級無人機仍是出口主力,行業應用和農業植保無人機增長迅速。
大疆憑借技術優勢和品牌影響力,繼續鞏固其全球無人機市場的領導地位。
2025年市場規模達到500億元,2030年突破1000億元。
重點發展智能航拍、娛樂競技等應用。
(二)工業級無人機
2025年市場規模達到800億元,2030年突破2000億元。
重點發展農業植保、電力巡檢、測繪勘探、物流無人機等應用。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翊飛航空科技是專注新一代航空器設計、制造、維修與培訓的高科技企業。其核心產品ES1000最大起飛重量4.5噸,商載1.5噸、航程1200公里,貨艙容積12立方米,巡航速度為每小時300公里,預計將在2025年7月迎來首次試飛。
由于采用渦輪混合動力與分布式電推進技術,ES1000可實現起降滑跑距離不超過100米的超短距起降,既能顯著降低對傳統機場的依賴,又能以低成本滿足傳統物流體系中高價值、強時效性貨物對于載重、航程的需求,完美補齊了航空運輸“干支末”體系中一直缺失的支線環節,曾在202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中大放異彩。
(三)軍用無人機
以歷史數據為例,以色列在2014年至2020年間長期占據全球無人機出口市場的頭把交椅,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1%。在2022年,以色列的國防出口總額創下125.56億美元的新高,其中無人機占比達到25%,約為31.39億美元。
1994年成立的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GA-ASI)是世界軍用無人機出口量最大的公司,主要出口機型為MQ-9“死神”和MQ-1“捕食者”。
憑借技術領先、政策支持和市場認可,GA-ASI在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占據主導地位,2023年出口額預計超過50億美元。
2023年,中國無人機(含軍用和民用)出口總額約為100.19億元人民幣至127億元人民幣之間,出口數量達到279萬架。
主要出口市場包括美國、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等歐美國家,以及巴西、韓國、泰國等亞洲國家。
我國軍用無人機技術先進,型號多樣,今后要重點向友好國家出口,與美國公司展開有效的競爭。
2025年市場規模達到500億元,2030年突破1000億元。
重點發展偵察、打擊、通信中繼等高端無人機。
遼寧省無人機重點領域發展目標建議
遼寧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具備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和豐富的應用場景。
沈陽是我國最早的航空制造基地,擁有沈飛集團,同時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也是我國重要的航空教育基地。未來十年,遼寧省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動無人機產業在以下重點領域實現突破性發展:
(一)農業植保
1. 發展目標
到2030年,農業植保無人機覆蓋率達到80%以上,年作業面積超過5000萬畝。
培育3-5家國內領先的農業植保無人機企業。
2.重點任務
推廣無人機在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植保作業中的應用。
開發適應東北氣候特點的無人機植保技術。
建設農業植保無人機服務網絡,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二)工業巡檢
1. 發展目標
到2030年,工業巡檢無人機在電力、石化、交通等領域的應用覆蓋率達到70%以上。
形成完整的工業巡檢無人機產業鏈,年產值突破50億元。
2. 重點任務
開發高精度巡檢無人機,提升檢測效率和準確性。
推動無人機在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設施巡檢中的應用。
建設工業巡檢無人機數據中心,實現數據智能化分析。
(三)物流配送
1. 發展目標
到2030年,無人機物流配送網絡覆蓋全省主要城市和偏遠地區,年配送量達到1000萬單。
培育2-3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物流無人機企業。
2. 重點任務
開展城市末端配送和偏遠地區物流配送試點。
開發大載荷、長續航物流無人機,提升配送能力。
建設無人機物流配送管理平臺,優化配送網絡。
(四)應急救援
1. 發展目標
到2030年,無人機在應急救援領域的應用覆蓋率達到90%以上,年參與救援任務超過1000次。
建設省級無人機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實現快速響應。
2.重點任務
開發多功能應急救援無人機,具備物資投送、通信中繼等功能。
推動無人機在森林防火、洪水救援等場景中的應用。
建立無人機應急救援培訓基地,提升救援能力。
(五)教育培訓
1.發展目標
到2030年,建成5-10個無人機培訓基地,年培訓專業飛手5000人以上。
推動無人機科普教育,提升公眾認知。
2. 重點任務
開展無人機操作、維護、研發等全方位培訓。
推動高校開設無人機相關專業,培養高端人才。
舉辦無人機技能競賽和科普活動,激發社會興趣。
(六)政策與資金支持
1. 產業基金
設立50億元無人機產業基金,支持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
資金分配:技術研發(40%)、應用試點(30%)、產業鏈建設(20%)、人才培養(10%)。
2. 政策支持
制定無人機產業發展專項政策,提供產業基金支持、土地支持等。
完善無人機飛行管理法規,保障安全運行。
針對農民購買無人機用于農業領域等提供20%補貼或者參考農機補貼政策執行。
未來十年,遼寧省應重點發展農業植保、工業巡檢、物流配送、應急救援和教育培訓五大領域,設立30億元產業基金,推動無人機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政策支持和產業鏈建設,遼寧省有望成為東北地區無人機產業的重要基地,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國家出臺多項政策,支持無人機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如《關于促進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技術進步迅速,無人機續航能力、載荷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滿足物流配送需求。
發展重點
1.支線物流無人機
應用場景:連接城市與偏遠地區,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難題。
技術重點:
提升續航能力(如氫燃料電池技術)。
增強載荷能力(500公斤以上)。
開發智能化航線規劃和避障系統。
試點項目:在山區、海島等偏遠地區開展試點,逐步推廣。
2.城市末端配送無人機
應用場景:城市內短途配送,如快遞、外賣等。
技術重點:
小型化、輕量化設計,適應城市復雜環境。
高精度導航和避障技術,確保飛行安全。
試點項目:在重點城市開展試點,優化配送網絡。
3.倉儲與中轉無人機
應用場景:倉庫內貨物搬運、中轉站貨物調配。
技術重點:
高精度定位和自動化操作技術。
多機協同作業,提升效率。
試點項目:在大型物流園區和倉儲中心推廣應用。
4.跨境物流無人機
應用場景:跨境貨物運輸,特別是與周邊國家的物流通道。
技術重點:
長續航、大載荷無人機研發。
跨境飛行管理和通信技術。
試點項目:在邊境地區開展試點,探索跨境物流新模式。
未來展望
1.市場規模
預計2025年物流無人機市場規模達到500億元,2030年突破1000億元。
2.技術突破
續航能力提升至500公里以上,載荷能力突破1噸。
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實現全自動配送。
3.應用拓展
從試點城市向全國推廣,覆蓋更多偏遠地區和城市末端配送場景。
拓展跨境物流應用,提升國際競爭力。
無人機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未來十年應通過技術創新、應用拓展、產業鏈完善、標準法規建設和國際合作,推動無人機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建議出臺農民購買無人機用于農業的20-30%補貼購買政策,力爭到2030年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成為全球無人機產業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