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人民政府:《南充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5年)》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01 點擊:次
《南充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 - 2035 年)》由南充市人民政府發布,該規劃全面闡述了南充市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背景、總體要求、空間布局、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及環境影響評價,旨在推動人工智能產業成為南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助力實現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等目標。
1、規劃背景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驅動力,正重塑全球經濟與社會格局,其產業鏈涵蓋上游基礎層、中游技術層和下游應用層。南充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具備一定基礎,基礎設施建設成果顯著,5G 通信廣泛覆蓋,建成多個數據中心,上架算力充足;產業鏈條初步形成,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良好,相關企業在多領域有應用;科教研發資源豐富,高校開設相關專業,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智能應用場景多元,為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提供了豐富場景。但也面臨諸多挑戰,如算力基礎設施薄弱,難以支撐大模型訓練;核心技術儲備不足,缺乏高端芯片等標志性產品制造能力;產業創新生態不優,人才缺口大且創新平臺能級較低;產業鏈條發展不平衡,上下游企業分布不均,缺乏頭部企業。同時,國家、省級和市級層面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為南充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機遇 。
2、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適度超前與示范引領相統一、以制造為基礎并以應用為驅動,推動區域聯動與錯位發展。南充致力于打造川東北人工智能創新示范區、四川省智慧物流建設示范區、成渝地區智能制造應用示范區、西部地區智慧文旅示范區和國家智慧農業發展示范區。計劃到 2027 年,人工智能成為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到 2030 年,實體經濟根基更加穩固,打造出一批 “南充智造” 新名片;到 2035 年,基本實現產業智能化,核心產業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在多領域廣泛應用。在核心產業規模、關鍵技術突破、應用場景示范和智能生態完善等方面制定了具體量化指標 。
3、空間布局
南充構建 “一核引領、三區驅動、六支共進” 的發展格局。以南充臨江新區為核心先導區建設四川省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開展前沿技術研究和試點示范。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發揮各自優勢,分別打造智能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產業集群、布局算力服務器產業及推動 “AI + 物流” 應用、打造智能網聯商用及特種汽車產業集群。六縣(市)根據自身產業特色,閬中市、南部縣、儀隴縣加速新型工業化并拓展 “AI + 文旅”;西充縣、蓬安縣突出 “AI + 農業”;營山縣對接重慶優勢產業,打造縣域智造高地。
4、重點任務
實施七大工程。基礎支撐工程涵蓋建設算力、網絡和城市智慧基礎設施;數據供給統籌保障工程旨在融合公共數據、建立行業數據體系并促進數據價值轉化;重點技術創新突破工程聚焦技術應用轉化、攻關和搭建創新平臺;產業發展工程發展智能網聯商用及特種汽車、人工智能算力基礎元器件等五大產業;賦能提升工程推動 “AI + 制造”“AI + 醫療” 等六大領域發展;梯次企業培育壯大工程打造領軍企業、引育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科技型中小企業;人才引育工程包括拓寬高層次人才引入渠道、培養高水平產業化創新團隊、加快高校產學研合作和學科建設 。
5、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 “鏈長制” 專班工作機制,發揮專家委員會作用,組建人才聯盟;強化政策銜接,優化扶持政策,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完善要素供給,統籌專項資金,強化電力支撐;構建生態閉環,編制產業鏈圖譜,拓展應用場景,保障數據安全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
6、環境影響評價
本規劃符合相關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原則和要求。產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涉及空氣、水、土壤等要素,通過采取資源節約、風險防控和污染防控等措施,可有效減緩影響。南充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較高,在實施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后,規劃符合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要求 。